ENGLISH| 返回旧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考虑新能源时空特性的多层级功率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评“国际领先”

更新时间:2022-12-26

 

20221223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和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考虑新能源时空特性的多层级功率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

专家组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宗亮院士任组长,成员包括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束洪春教授、清华大学长江学者耿华教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费烨高工、昆明电器科学研究院杨津听教高、浙江大学郭创新教授、华北电力大学李庚银教授。专家组全体成员、项目完成单位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院长董旭柱教授、赵洁副教授等20余人参加会议,中科合创科技成果评价中心栾伟国主持会议。

董旭柱教授代表项目组致辞。第一完成人赵洁副教授作了项目汇报,向专家组全面介绍了项目情况。发展新能源,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云南是新能源发展大省,未来三年规划新建新能源装机容量超7000万千瓦。随着新能源比重的快速提升,楚雄、大理等多地均出现输电通道紧缺、有功调控难、无功平衡难的问题,导致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为此,项目组立足实际,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展了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网多目标优化规划、多层级有功协调控制、主配协同无功控制等技术攻关,开发了软硬件系统装备,在多地电网和发电企业等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对楚雄州建设南方电网高比例新能源+储能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亦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项目成果资料。经过质询与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省地县级电网、新能源场站、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既是我国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途径。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快速投产,新能源送出地区通道紧缺及断面约束导致的新能源送出受限、风光水接入配电网所带来的电压越限与消纳不足和主网—配网—新能源场站无功平衡难等问题突出。项目团队依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入开展考虑新能源时空特性的多目标优化配置、多层级有功协调控制、主配协同无功控制等技术攻关,提升了新能源有功出力自动控制及无功就地平衡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项目共授权发明专利4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4篇,其中SCI EI收录32篇,参与编制标准17项。项目成果应用至云南电网省地县各级电网、新能源场站、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单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 建立了基于源荷时空相关性的新能源与无功调节装置联合动态规划模型,提出了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时空相关场景构建方法,优化设计了新能源接入电网运行最优位置,实现了基于电压约束的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

2. 提出了考虑多元协调的风光水组合发电功率自动控制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断面安全约束与功率预测的风光水分层有功调度模型,实现了考虑风电功率多元相关性椭球集合的鲁棒优化调度,充分利用了断面裕度消纳新能源,实现了安全、公平、高效的调度控制目标。

3. 建立了基于运行相关性的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提出了主网—配网协同多层级无功优化控制方法,实现了兼顾经济性和公平性的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综合目标。

4. 研发了面向新能源并网的无功调节设备最优规划软件、基于主站AGC的风光水功率自动控制系统软件、新能源并网系统AVC的时空协调鲁棒优化决策平台等软件系统,优化了E8000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实现了多维度多层级新能源有功出力自动控制及无功就地平衡。

 

     ( 撰稿:张明晨 审稿:徐箭 责编:华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