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Introduction
Faculty & Staff
Majors
Education & Teaching
Research
Students
Party-mass Work
Recruitment & Employment
Alumni Hom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级别
项目
负责人
参与人员
指导老师
1
根际微生物介导硼调控辣椒镉吸收的机制
创新训练
省级
左恩心
刘智林、陈昱妍、熊诗扬、
何思思、王彦彬
辛俊亮
2
改性荔枝核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吸附性能研究
庞凡
曹雪凝、鲍正洋、吴佳佳、
谢宇轩
伍素云
3
水热竹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研究
黄雅
张淏、刘屹伦、周琴、梁彤、陈晗昕
李爱阳
4
Fe1-xS@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的研究
创业训练
周薇
周佩凡、田雨、匡滢、杨何忆
赵风君
5
温芯酯达——离子温控生物柴油智合技术
熊瑞霞
葛梦晨、尹慧、何丽敏
刘宁
6
植本皂坊——乌斯曼草产品衍生计划
赛伊拜·阿不来提
蔡一睿、周立伟、陈志、
虎煜坤、张希贝
李来丙
7
烷基链长与磺酸基团协同调控咪唑基离子液体催化酯化活性的机制研究
翟雨婷
杨链、李梦婷、张墨点、
陈锦洪
8
STTM397在蕹菜体内的转运及对镉积累的影响
郑梓婷
文良宇、钟振宇、龙逸轩、
张雅莉、李成
申创
9
多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构筑及其催化酯化反应
陈晓英
王磊、甘雅婷、鱼渤洋、
钞瑞康
王津津
10
基于BN共掺杂ZIF碳材料活化PS降解抗生素体系的构筑及研究
王玉林
单庆、周思羽、许颖茜、
兰心雨、肖婷
王霞
11
锂电“锰”将——高性能锰酸锂正极材料探究
刘轩伶
汤念、申丹凤、武思瑶、
曹紫珣
娄晓明
12
Bi+自掺杂NaBiO/NGODs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钟媚
陈蕾、邓佳
唐新德
13
改性中药渣水热炭的制备及其对稻田土壤Cd钝化的研究
夏娟
郭彩云、赵钰楠、罗子威、
刘歆
杨丽
14
高温热解油茶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汪畅
付思然、瞿章黎、吉央宗、
李芳玲
蔡玲
15
硼添加对丛枝菌根真菌调控辣椒镉吸收的作用机制
王子政
段欣宇、郭恒吕、李欣原、
郭成志
李颖伟
16
分子共轭与电荷转移作用协同调控冠醚衍生物的发光性质与光热转换性能
邓小龙
佘丽娜、张欣纯、谢铭晟、
马祯、魏雪
朱伟杰
17
多重响应性乙酰丙酮配体的稀土铕荧光材料的可控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刘思圆
冯甲申、张银芳、龙依依、
王子衡
张春燕
18
绿野唇踪——纯手工口红制作
义茜琳
代雪、李文玲、石真玉
刘水林
19
汉韵新程——解锁东方汉文化密码,创享当代价值
胡志成
孙宇、黄尚文、李易均
万云涛
20
甘薯镉向地下部转运的钾调控网络:多组学联合分析
校级
吴彬
黎子涵、朱焕晖、张天成、
向泽华
黄白飞
21
普鲁士蓝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类芬顿性能研究
陈思琪
魏迎春、吴奕橙、周思雨、
易家乐、徐小妹
孙爱明
22
基于GAI的化工安全培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
裴怡璇
贺晶、钟芝淇、徐辉年
龚文婷
23
分子视界青少年科创启蒙工作室
李嘉辉
王曼儿、陈柯涵、何萧、王琨
陈凌霄
24
绿色高效“一锅法”合成环己醇
李元鹏
义茜琳、胡嘉辉、陈鹏旭、
宋世君、何文静
25
酸性矿山排水pH变化驱动生物结皮演替与镉富集的耦合机制
覃帅
叶能、闻杰、胡祥、欧钊炫
匡晓琳
26
无卤高效阻燃增韧聚丙烯改性氢氧化镁复合新材
谭政
王天志、毛志江、蒋文韬
廖崇清
27
锑掺杂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陈淑缘
刘欣、王封媛、杨曼婷,
徐铭骏
廖爽
28
农业废弃物花生壳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循环利用研究
高豪
蒋涛、陈基琳、龙磊、
周可、胡梦玲
29
基于铜钠米簇及其复合材料的荧光生物感应器的构建及其应用
翟秋悦
朱志勋、颜璐、谭勇琪
30
高效光催化,绿色固氨法一基于节能减排背景下MOFs基固氮催化剂的设计
陈湘粤
陈湘粤、陈洪刚、刘嘉祎、
段兴旺、陈梓煜
董奇兵
31
叶智联农——数据驱动的烟叶种植精准靶向指导平台
陈志鹏
李妮娜、刘雨洁、王欣、
周珈韬
周雯婧
32
非遗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毛希凯
毛希凯、胡晨曦、余彦霏、
周芃、罗先豪
唐去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