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安全与管理工程学院、人因与安全工程研究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并培养大学生进一步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中,安全与管理工程学院易灿南老师于4月10日至5月8日开展了5个小分组的第二轮文献阅读分享汇报会。作业疲劳与职业安全研究方向的部分老师、同学和南华大学部分研究生等共20余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4月10日视疲劳小组4名成员(龙桐、冷成杰、刘巧和马薇)一一进行汇报。各成员围绕“视疲劳”这一主题对上一月自己所看的文献进行汇总汇报。会议中,学生对总结的文献进行概括,并提出了相关想法和借鉴的实验思路。老师进行引导式点评,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保证后续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并解答学生在阅读文献中的一些疑问。

(“视疲劳”组文献分享汇报部分截图)
4月17日道路养护工程作业疲劳评估及实验研究小组(刘洺宇、田俊武、成婉香、周文骥和骆嘉铭)进行了肌肉疲劳研究相关文献汇报。与会成员积极提问,就文献中所采用研究方法和评估标准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道路养护”组文献分享汇报部分截图)
4月24日脑电一组3名成员(贺月明、海涛和王润涛),进行了一次总结性的汇报会。首先组长张勉对道路疲劳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有关知识。然后,同小组3名成员(贺月明,王润涛,海涛)一一对所读论文进行了分享汇报,并交流了各自的心得和疑难点。
5月1日肌电组展开了相关文献的分享会。该会议是由肌电组组长李昊宇主持,会议开始,小组成员刘逸帆以“基于生物力学为分析方法的肌电论文汇报”为主题汇报了文献阅读情况。随后小组成员(黄馨怡、谭霞和龙彬)一一做出汇报。

(“肌电”组文献分享汇报部分截图)
5月8日脑电研究第二小组进行了一次总结性的汇报,首先,由组员邓佳虹分享了《应急场景下矿工脑电成分特征的实验研究》及《基于脑电微状态分析的模拟飞行多任务脑力研究》2篇文献;然后,由李照鑫汇报了《基于脑电信号的电子游戏脑力疲劳评价方法研究》,《某汽车座椅发泡线生产作业者脑疲劳分析与改善研究》两篇文献;最后,文杰分享了《多通道数据融合的飞行员操作意图分析与触觉反馈技术》。分享过程中,组内成员与老师就脑电测量的实验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脑电”二组文献分享汇报部分截图)
通过新一轮的文献汇报,同学们对各自后续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通过观看其他研究方向的文献分享会,对各自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帮助。经历这一系列的科研文献学习,提升了同学们文献阅读能力与汇报能力,为后续创新性活动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文字:龙桐
图片:易灿南、各文献分享小组
审核:蒋建军
编辑:何婷